探索自貢燈會自貢彩燈的發源遺址(二)
享譽全球的自貢燈會形成規?;a業是具有足夠多的歷史背景的,在大量的考古史料中我們發現在自貢地區有相當多的地方跟燈會或多或少產生了聯系。
富隆寺
2010年正月上旬的田野調查期間,筆者在富順代寺鎮富隆寺、寶旺寺及富順騎龍鎮老觀音紅星廟均發現廟前立燈桿、點燈桿。這反映出自貢地區點燈桿的習俗傳承至今。三個廟宇現存規模都非常小,從現存建筑上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建,建筑面積均不超過150平方米。富隆寺和老觀音紅星廟的文獻記載和民間資料較缺乏,調查中筆者發現在富隆寺燈桿架的左右兩邊題有“星橋鐵索開佳節,火樹銀花賀新春”頂桿底部用紅色方紙書有“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位”,并在燈桿的頂部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析福語。
寶旺寺
寶旺寺位于富順縣代寺鎮白果村,香火甚旺,有點燈桿的習俗和傳統且延續至今,在富順享有一定盛譽。該寺始建于明成祖水樂年間,殿堂規模宏大。南北長100米,東西寬60米,從上到下有觀音殿、大佛殿、東王殿、十二殿、魁星殿、戲樓山門和雕龍刻風的古木建筑群。佛像別致,有石刻的觀音,木雕的大佛、東王;有活動自如的雞爪、無常;更有活潑的風凰、魁星。其藝術成就較高。僧人分文武,和尚各有所習。文僧在廟上或鄉下做佛歷來在川南享有美譽,武僧曾替人作保鏢,威震川、滇、黔。廟上曾有2000多石田土,還有鹿峰庵、五江庵等分廟??谷諔馉幈l后,國民政府將該廟改作學校。1956年學校搬遷,1958年將寺廟拆建成養豬場。1994年在下殿建一小廟,很快吸引了方圓幾十里的信眾前來朝拜。
夏洞寺
夏洞寺于19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朝順治年間,清朝、民國時期該寺是民間燈會的舉辦場所之一。夏洞寺位于自貢市貢井區長土鎮洞橋村,坐北朝南,為明末長平公主逃到南方避難所修建的民間宗桐,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左右,整體建筑為四合院帶配院布局,磚木結構,穿斗式兼抬梁式的構架,由前殿、后殿、戲樓、廂房構成層疊式廟宇,大小院落以回廊相銜接。整個建筑布局規矩嚴謹,功能分區十分明確,對研究清代初期寺廟建筑的類型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天池寺
天池寺位于自貢市貢井區艾葉鎮竹林村,寺前有自貢地區著名的鹽井大公井古遺址,清代至民國時期、民間燈火甚旺。該寺建于北宋仁宗年間,前身為海潮寺,原系峨眉山大乘寺的分寺,原寺因火災焚毀,于明朝洪武年間移址天池山重建而留存至今。
川主廟
川主廟亦稱川主宮、川王宮、二郎廟、清源宮、萬天宮、惠民宮等,四川、重慶等地十分常見,也見于云、貴、陜、甘、鄂等地。自貢境內有多處川主廟,據文獻記載富順縣代寺鎮川主廟的點燈桿儀式非常具有代表性。該廟建于清朝時期,坐落在代寺鎮南面,距街道十字口約150米。廟宇建筑高大寬敵,分正殿、左殿和右殿,中間有一天井。正殿前面有一大壩,壩端筑有戲樓。該廟還兼管附近的文昌富、天后宮、藥王廟、南華宮、萬壽官及火燒廟的一般事務。其中川主廟燈桿最高,掛有燈碗148盞。僅一夜耗用菜油就達30余斤。正月十六日后熄燈,到第二年正月初九又照例進行。廟內經濟來源主要靠收取院壩兩側樓下的店面租金、戲樓場地費、廟外香手化緣所得的公德錢和社會賢人的捐贈款,20世紀60年代廟宇被拆除。
這些民間跟燈有關的據點不光是老百姓祈求風調雨順、新年美好愿景的集中場所,更是自貢燈會民俗文化的發源遺址。
原文網址,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ilyx.cn/smcd/668.html
文章關鍵詞:自貢燈會
上一篇:探索自貢燈會自貢彩燈的發源遺址(三)
下一篇:自貢花燈——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