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燈藝術史——唐代的花燈
自唐代起,官府對花燈節倍加重視,花燈節的觀燈活動達到空前的高潮,花燈節燃燈形成習俗。
同西周兩漢一樣,唐制,帝都長安嚴格實行宵禁制度?!缎绿茣ゑR周傳》載:“先是京師晨暮傳呼以警眾,后置鼓代之?!卑讜儫狒[的長安,每到傍晩,鼓聲一起,上至朝廷官吏,下至市民百姓都必須返回各自住宅。一座百萬人口的長安城頃刻間車馬匿跡,大街上冷冷清清,出現了“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茫空有月”的場面。這時,只有負責警衛京師的執金吾將軍率領所部左右街使,掌管各街巡邏,依照鼓聲啟閉坊市大門。
唐代宵禁雖嚴,但是花燈節前后幾日內卻特許弛禁,放三夜花燈,稱之為“放夜”?!短接[》引唐人韋述《兩京新記》載:“唯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觀燈?!庇谑窃谌斓?a href="http://www.mailyx.cn" target="_blank">花燈節期間,“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無不走出坊門,夜游觀賞那爭奇斗艷的各式花燈。唐代長安不僅花燈品種繁多,而且在燈光下有樂舞百戲。以致車不能掉頭,人難以轉身?!队郝屐`異小錄》載:“唐朝正月十五夜…燈明如晝,山棚高百余尺,神龍以后,復加儼飾,士女無不夜游,車馬塞路”。甚至有的人被擠得懸空而起,“有足不躡地浮行數十步者”。
唐詩中吟誦:“紫禁煙花一萬重,鱉山宮闕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陸海中。”這首詩中所提到的鰲山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海中高山。鰲山花燈造型通常為一只或數只巨鰲背負山巒,山上薈萃千百盞花燈,山石、樹木齊備,點綴以佛、仙、神的雕塑、繪畫,山上可容樂工奏樂,山前設有大露臺,供歌舞演出。鰲山花燈氣勢恢宏、體量巨大、疊翠堆金、浮光耀影,寓意“江山永固、長治久安”,是中國古代最典型的大型燈光景觀。武則天時,有鰲山花燈竟高30多米。
長安城中花燈徹夜輝煌如晝。劉肅《大唐新語》述:神龍(705~707)之際,“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游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游。車馬駢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夸競,文士皆賦詩一章,以紀其事。作者數百人,唯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郭利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為絕唱。”蘇味道描寫上元夜的詩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郭利貞詩曰:“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爛漫唯愁曉,周游不問家。更逢清管發,處處落梅花?!贝抟涸娫唬骸敖衲甏荷珓俪D?,此夜風光最可憐;娉鵲樓前新月滿,鳳凰臺上寶燈燃?!边@是幾首描寫長安城里元宵夜景的名詩?!盎饦溷y花”、“星橋”、“明月”,天上星,地上燈相輝映,游伎添彩,行歌揚聲,形象地描述了花燈節,燈火輝煌民眾歡娛的景象。
大唐不夜城觀花燈
節日使人無限留戀,真希望夜夜無宵禁,以便長時間沉浸在花燈節的愉悅之中。有許多文人以詩歌生動地描寫了元宵燈會的盛況。如盧照鄰《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d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边€有像“誰家見月能閑說,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六首》)、“月華連晝色,燈影雜星光”(沈佺期《夜游》),等等,不一而足唐代這種御前所獻的踏歌詞很多,不僅京師長安、東都洛陽元宵花燈節十分熱鬧,全國城鄉也都很隆重。羊士諤《上元日紫極宮門觀州民然燈張樂》寫道:“山郭通衢隘,瑤壇紫府深。燈花助春意,舞綬織歡心?!笨磥碇菘h山區也是如此。白居易描寫杭州的《正月十五夜月》寫道:“歲熟人心樂,朝游復夜游。春風來海上,明月在江頭。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無妨思帝里,不合厭杭州。”詩人甚至把杭州元宵節之盛與京師并提了。
唐代民間的燈會極為興旺,以至連皇帝、后妃在宮廷里觀花燈都覺得不過癮,還要到民間去觀花燈。宋祁、歐陽修《新唐書·中宗本紀》述:“四年正月丙寅、及皇后微行以觀花燈,遂幸蕭至忠第。丁卯,微行以觀花燈?!眲⒈啞杜f唐書·中宗本紀》述:“景龍四年(710)春正月乙卯,于化度寺門設無遮大齋。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花燈,因幸中書令蕭至忠之第。是夜,放宮女數千人看燈,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觀花燈。”
張鶩《朝野僉載》《新唐書·嚴挺之傳》及《輦下歲時記》等均記述有: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夜,在安福門外做一巨型花燈,高60余米,上邊纏繞五顏六色的絲綢錦緞,用黃金白銀作裝飾,燈輪懸掛花燈五萬盞,如同五彩繽紛、霞光萬道的花樹一般。同時,讓“宮女數千人,衣羅綺,曳錦繡,耀珠翠、施香粉”在燈輪下輕歌曼舞,還從長安萬年縣選來少女婦人千余人,成干上萬的宮女及民間少女在輝煌如晝的燈火下邊歌邊舞,這些歌舞有的叫“行歌”,有的稱“踏歌”。這些歌女們一頂花冠、一巾霞帔皆值萬錢,甚至裝飾一名踏歌伎女也要三百貫。歌女們在燈輪下踏歌三日。當時的盛況“他鄉月夜人,相伴看燈輪,光隨九華出,影共百枝新”,以至“歌鐘盛百里,車馬沸南鄰”(韓仲宣《上元夜效小庾體》)?!霸孪露嘤悟T,燈前繞看人,歡樂無窮已,歌舞達明晨”(崔知賢《上元夜六首》)。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述:“唐明皇先天中,東都設鐙,文宗開成中,建鐙迎三宮太后。則是唐以前歲不常設。”唐玄宗尤愛歌舞,在勤政務本樓和花萼相輝樓前不僅建造“燈樓”,而且“遣宮女樓前歌舞以娛之?!?
鄭處?!睹骰孰s錄》述:唐玄宗“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大陳影燈,設燎庭,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設蠟炬,連屬不絕?!痹跂|都洛陽“大醐五鳳樓下,命三百里縣令刺史率其聲樂來赴闕?!边€讓這些聲樂歌舞隊比勝負,進行賞罰。當時河內郡郡守令樂工數百人坐在牛車上,皆身穿錦繡,連挽車的牛都蒙披虎皮,或者裝飾成犀象形狀。在長安,唐玄宗設宴大醋則上勤政務本樓,“金吾及四軍士兵,列明陣仗,盛列旗幟,皆披黃金甲,衣短繡袍,太常陳樂?!庇袝r讓“府縣教坊,大陳山車旱船,尋幢走索,丸劍角抵,戲馬斗雞。又令宮女數百,飾以珠翠,衣以錦繡,自帷中出?!比缓蠛嵣佚R奏,鐘鼓齊鳴,“擊鼓為《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又列大象、犀牛入場,或拜舞,動中音律。”在元宵花燈夜,燈火輝煌、載歌載舞之時,文人獻踏歌詞,吟詩作賦,倍添雅興。唐代詩人張說《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二首》,就生動描述了興慶宮前觀花燈歌舞的盛況:“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
大唐風花燈
龍銜火樹千重焰,雞踏蓮花萬歲春。帝宮三五戲春臺,行雨流風莫妒來。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闕萬重開。”
燈節的燈火繁盛,熱鬧非凡,和歷代皇帝的倡導、參與有關。唐代燈節不僅時限放寬,而且大張旗鼓地慶祝?!睹骰孰s錄》載:洛陽花燈節時有尚方燈匠毛順巧思,結創繒彩為燈樓十二間,高50米,懸朱玉金銀,微風一至,鏘然成韻。其花燈為龍鳳虎豹之狀。國舅楊國忠的子弟們,也“每至上元夜,各有千炬紅燭,圍于左右?!蓖跞试!堕_元天寶遺事·百枝燈樹》述,楊貴妃之姐“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宮廷、官府如此慶祝節日,民間每至花燈節也張燈結彩觀燈游樂。在元宵花燈節的風俗影響下,唐代日常照明的燈燭也出現了新花樣。
一些王公貴族用木雕成侍婢形象的燈架,稱之為“燈婢”。《開元天寶遺事》記述:“寧王宮中,每夜于帳前羅木雕矮婢,飾以彩繪,各執花燈,自昏達旦,故名之為燈婢”。燈節不僅是一般家庭玩樂而已,而且是由官府組織布置,精心準備擺列出輝煌的滿城燈火,吸引從上到下的男女老幼,一起喜洋洋地前來觀看。火樹銀花,魚龍百戲,使整個中國都沉浸在太平歡樂的氛圍之中。
陶谷《清異錄》記載,唐懿宗(833~873)為了給愛女同昌公主祈求冥福,曾將一臺“仙音燭”賜給長安的安國寺。何謂“仙音燭”?即能夠奏出音樂的燭燈,“臺上安燭,即點燃,則玲瓏者皆動,叮當清妙。燭盡絕響,莫測其理”。傳說,五代時,有個莘七娘在某次作戰時,曾用竹篾扎成架子,糊上紙,做成燈籠形,下面用松脂點燃,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力量,使燈飛上高空,作為軍事信號,當時稱為“松脂燈”,后世稱為“孔明燈”。
原文網址,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ilyx.cn/smcd/893.html
文章關鍵詞:花燈,花燈節
上一篇:宋朝時期的彩燈文化——州官放火與百姓點燈的故事
下一篇:彩燈藝術史——隋唐時期花燈節